自古以来就是酒文化悠久的国度。我国酿酒历史悠久,品种繁多,自产生之日开始,就受到先民欢迎。不必说酒的四十种别称——杜康、欢伯、杯中物、金波、秬鬯、白堕、冻醪、壶觞、壶中物、酌、酤、醑、醍醐、黄封、清酌、昔酒、缥酒、青州从事、平原督邮、曲生、曲秀才、曲道士、曲居士、曲蘖、春、茅柴、香蚁、浮蚁、绿蚁、碧蚁、天禄、椒浆、忘忧物、扫愁帚、钓诗钩、狂药、酒兵、般若汤、清圣、浊贤,也不必说民间的竹叶青酒、杜康酒、乳酒、兰陵美酒、状元红、女儿红等,单是宫廷酒就有十种:始酿于东汉建安年间的九酝春酒,明朝永乐年间的鹤年贡酒,宋朝真宗年间的枣集美酒,北魏时期的酃酒(又名酃酉录酒),康熙年间的鸿茅酒,三国时期的羊羔美酒,南北朝时期的杏花村汾酒,五加皮酒,东晋时期的菊花酒,清朝时期的“同盛金”烧酒。真不愧是酒的故乡。 古代文人对酒也是情有独钟。“诗仙”李白就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,传说李白喜欢在酒后吟诗作对,而且几乎所有的经典诗句都是酒后翩翩而作的:有“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”的酣畅;有“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”的豪放:也有“抽刀断水水更流,举杯消愁愁更愁”的惆怅。不仅仅是李白,一代文豪苏东坡对于酒也是情有独钟,怀念弟弟所做的“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”脍炙人口;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也有“东篱把酒黄昏后,有暗香盈袖”的名句。酒文化嫣然已经是的一种传统文化。 而今,人们却缪用了这种文化,用以请客吃饭、唱歌,酒几乎成了人们交流感情的必备之物,无酒不成宴、无酒不言欢、不醉不说散无酒无人心,酒无处不在。但是,真的是这样吗?如果真的是这样,那么身边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朋友一提聚餐就皱眉头呢? 闲散时,喜欢和大家一起吃饭唱歌。不过,这个看似简单的愿望却变得越来越难。难道离开了酒大家就不能交流了吗?我是一个固执的人,喜欢坚持自己的底线,不喝就是不喝。一个人只要坚守住自己的心灵,那么就没有人能够强迫了。 大家都在喝的时候,喜欢让心静静地。坐在旁边观察饮酒百态。大家表面上都是把酒言欢,心里怎么样就不得而知了。很想用纸醉金迷来形容。平时正襟危坐的谦谦君子们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,还有那一群狗仗人势的所谓陪同的朋友。我敢说什么呢?一人得道,鸡犬而已。战战兢兢的那群普通人能拒绝吗?敢拒绝吗?拒绝了会怎样呢?我只是庸人而已,猜不出答案。 倒酒的、敬酒的、喝酒的、醉酒的,都是我的朋友吗?倒酒的卑躬屈膝,敬酒的如履薄冰,喝酒的颤颤巍巍,醉酒的胡言乱语,唱歌的喜笑颜开,想溜的如坐针毡,溜走的如释重负,能喝的如鱼得水,的却如堕五雾中。虽然不能说是入木三分,却也实在。这一刻,大家在想什么呢? 不想作如蚁附膻的人,所以一定要坚守住心灵的底线,坚守住心灵的纯净,给自己留一片天空。 “醉能同其乐,醒能诉以文者,太守也。”我不是太守,没有欧阳修之才只能在这里荒唐言语几句,入主出奴而已。 毕竟,社会不是象牙塔。